馬關草果的基本介紹
云南省屬于熱帶、亞熱帶氣候的地域寬廣,出產(chǎn)多種熱帶、亞熱帶經(jīng)濟作物,草果就是其中的一種。馬關的草果種植歷史悠久,規(guī)模較大,生產(chǎn)的草果果實味濃,深受消費者青睞,2001年被中國特產(chǎn)之鄉(xiāng)組織委員會命名為“中國草果之鄉(xiāng)”。
馬關草果是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特產(chǎn),馬關草果種植區(qū)地域屬滇東南巖溶山區(qū),該區(qū)域主要以紅壤、黃壤和棕壤為主。pH值在5.5—7.8之間,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—2.2%之間,呈中性至微堿性,森林覆蓋率為土地總面積的54%,適宜草果種植 [1] 。馬關草果干果呈紡錘形,果皮為棕褐色,果長2—4.3厘米,平均單果重為3克左右,果皮堅韌,有明顯的豎形皺紋,基部有果柄,內含有多粒多面形種子。種子集結成團,氣芳香,味辛、辣。
馬關草果種植區(qū)地域屬滇東南巖溶山區(qū),該區(qū)域主要以紅壤、黃壤和棕壤為主。pH值在5.5—7.8之間,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—2.2%之間,呈中性至微堿性,森林覆蓋率為土地總面積的54%,適宜草果種植。
馬關草果的地理標志保護的區(qū)域范圍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、麻栗坡縣、西疇縣和文山市3縣1市共32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。地理坐標為東經(jīng)104°32′00″—106°20′00″,北緯23°10′00″—24°10′00″。
營養(yǎng)價值
馬關草果含有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果實中內含醇溶抽提物≥4.05%、揮發(fā)油≥1.13%及微量元素。揮發(fā)油中的主要成分為α-蒎烯(α-pinene),β-蒎烯(β-pinenen),1,8-桉葉素(1,8-cineole),ρ-聚傘花烴(ρ-cymene),芳樟醇(linaloolo),α-松油醇(α-terpineol)。
產(chǎn)品特點
草果形似龍眼,但略長呈長圓形,殼蚋如石榴瓣,成熟時經(jīng)采摘加工干燥后使用,品質以干爽、個大、均勻飽滿、色褐紅、味辛辣、把短者為佳草果性辛溫,有特殊香氣,是上好的調料品,被稱為五香之一;又是常用的中藥材,有驅風、健胃、消食順氣的功效,用于消酒毒,去口臭亦佳。
歷史民俗
馬關縣草果種植歷史已有200年之久,種植主要分布在篾廠、古林箐、八寨等鄉(xiāng)鎮(zhèn),其中以篾廠、古林箐兩個鄉(xiāng)最多。
馬關草果的獲獎榮譽
2013年9月10日,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(yè)部正式批準對“馬關草果”實施農產(chǎn)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。
2021年5月24日,國家知識產(chǎn)權局批準“馬關草果”產(chǎn)品為地理標志保護產(chǎn)品。
品嘗吃法
烏雞湯
制作材料
主料:烏骨雞500克輔料:陳皮3克,高良姜3克,草果5克調料:大蔥10克,醋5克,胡椒6克
制作步驟
1、將雄烏骨雞洗凈切塊,大蔥切段。
2、與陳皮、高良姜、草果、胡椒、大蔥段、醋,同煮,文火燉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