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冬蜜餞的基本介紹
天冬蜜餞是四川省內江市食品廠的漢族傳統(tǒng)名產,屬于蜜餞類食品。以鮮天冬、川白糖為主要原料,具有藥用價值,能補中益氣;口味純甜爽適,老少皆宜,配上精美的包裝,是探親訪友的饋贈佳品。天冬蜜餞為蜜餞中的佳品,1979年被四川省商業(yè)局評定為1979年度優(yōu)質產品。
營養(yǎng)價值
天冬
性寒,味甘、苦。具有養(yǎng)陰生津,潤肺清心作用。用于肺燥干咳、虛勞咳嗽、津傷口渴、心煩失眠、內熱消渴、腸燥便秘、白喉。潤肺滋腎。治療肺腎陰虛、虛勞潮熱。天冬味甘,大寒,主入肺腎,上清肺熱而潤燥,下滋腎陰而降火。對于肺腎陰虛火旺所致諸證,頗為適宜。
白糖
白砂糖味甘、性平,歸脾、肺經;有潤肺生津、止咳、和中益肺、舒緩肝氣、滋陰、調味、除口臭、解鹽鹵毒之功效。
產品特點
天冬蜜餞味道純正,飽糖飽汁,營養(yǎng)豐富,有藥療和輔助藥療的特殊功能,老少皆宜,配上精美的包裝,是探親訪友的饋贈佳品。內江蜜餞選用優(yōu)質的白砂糖、水果、蔬菜、藥材為主要原料,使用傳統(tǒng)的生產工藝,經不斷發(fā)展創(chuàng)新,采取科學方法,進行鮮料制胚,組織硬化、清漂、熱燙、糖漬、煮制等十幾道工序精工細作而成,已經發(fā)展到四十多個種類,八十多個花色品種。
歷史民俗
內江天冬蜜餞的悠久歷史,早在三百多年前就開始制作,由于制作精細,品質優(yōu)良,成為著名特產。內江“甜城”的美稱也由此而得名。由于廣大食品行業(yè)職工辛勤勞動,改革創(chuàng)新,不斷更新發(fā)展,利用各種果蔬品種加工成各種不同的蜜餞產品。
蜜餞俗稱為“煮貨”。它素以“色澤透明,飽糖飽水,滋潤化渣,味美香甜”的獨特風格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在內江蔗糖生產過程中,伴隨而產的冰糖、蜜餞,以其獨特的生產工藝,久負盛名,經久不衰,到清末民初更是盛極一時,抗戰(zhàn)時又達到新的高峰,使內江成為沱江流域制糖食品生產和銷售中心,21世紀蜜餞仍作為傳統(tǒng)出口商品,在食品工業(yè)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在天冬蜜餞基礎上,內江蜜餞不斷發(fā)展衍生。內江蜜餞光環(huán)璀燦。作為內江的土特產名牌,在《內江市志》、《內江縣志》中均有詳細記載。內江牌蜜餞品種繁多。桔餅蜜餞,色澤紅亮,滋潤化渣,桔味濃郁,并有止咳化痰,開胃健脾等功能。1981獲中商部優(yōu)質產品獎。1983年獲外經貿部《出口產品質量優(yōu)良》榮譽證書。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牌獎。櫻桃蜜餞,形似瑪瑙,色澤紅亮,1985年獲四川省牛年群眾最喜愛食品稱號。1988年獲中國首屆博覽會銅牌獎。天冬蜜餞,色白晶瑩,滋潤化渣,甘爽宜人,并有潤肺養(yǎng)胃、清熱生津作用,1984年獲四川省“旅游產品”、“內銷工藝品”獎。冬條蜜餞,色白質嫩,淳甜爽口,1988年獲中國首屆博覽會銅牌獎。紅桔蜜餞于1958年開始出口港澳地區(qū)和東南亞各國。其中向澳門“百花魁”出口的紅桔蜜餞被澳商譽為“色質俱佳”的產品,且出口紅桔蜜餞數量逐步擴大,1999年已達104噸。內江蜜餞不僅暢銷中國,而且常年遠銷東南亞及歐州一些國家。
天冬蜜餞的制作方法
原料配方
鮮天冬150千克,川白糖90千克。
獲獎榮譽
1981獲中商部優(yōu)質產品獎。1983年獲外經貿部《出口產品質量優(yōu)良》榮譽證書。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牌獎。櫻桃蜜餞,形似瑪瑙,色澤紅亮,1985年獲四川省牛年群眾最喜愛食品稱號。1988年獲中國首屆博覽會銅牌獎。天冬蜜餞,色白晶瑩,滋潤化渣,甘爽宜人,并有潤肺養(yǎng)胃、清熱生津作用,1984年獲四川省“旅游產品”、“內銷工藝品”獎。冬條蜜餞,色白質嫩,淳甜爽口,1988年獲中國首屆博覽會銅牌獎。紅桔蜜餞于1958年開始出口港澳地區(qū)和東南亞各國。其中向澳門“百花魁”出口的紅桔蜜餞被澳商譽為“色質俱佳”的產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