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核棗的基本介紹
無核棗僅產(chǎn)于河南省淇縣西部山區(qū)鹿臺一帶,是天然野生酸棗樹嫁接而來,其果實色澤鮮紅,形似玉墜,肉厚實而細膩,切開后成空心狀,無核而有仁,其核雖有其形但可食用,究竟這種軟核棗是如何形成的,截至目前,專家還無從解釋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此棗在淇縣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,周朝時曾為貢品,與淇鯽魚、纏絲蛋并稱“淇縣三珍”。1983年,無核棗被中國科學院定名為“軟核蜜棗”。
營養(yǎng)價值
經(jīng)農(nóng)業(yè)部質(zhì)檢中心檢測,淇縣無核棗含可溶性總糖66.38%,維生素C含量達146mg/kg,是蘋果的近100多倍,被專家稱為“天然維生素丸”。
產(chǎn)品特點
一日食三棗,郎中不用找。門前一顆棗,紅顏直到老。要想皮膚好,粥里加紅棗。
五谷加小棗,勝似靈芝草。一日吃三棗,終生不顯老。寧可三日無肉,不可一日無棗。
歷史民俗
只有一傳奇故事為證:據(jù)傳說紂王建好鹿臺后,在鹿臺大宴群臣。席間,宮女端上一大盤紅棗,大臣們吃過后,都連聲夸贊好棗!好棗!唯有紂王捂著牙不吱聲,沉默了半天:“好棗是好棗,差點把我的牙給咯掉了,要是沒核就好了。”打那以后,鹿臺一帶的棗就沒有核了,無核棗移到十里以外,五年以后就變硬。由于其產(chǎn)量極低,自殷商時就被列為貢品。
無核棗的品嘗吃法
紅棗有保肝作用,能使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增加。民間用大棗250克、茵陳60克同煎,吃棗喝湯,早晚分服,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。
動脈硬化及高血壓患者,最好能生吃鮮棗,或用紅棗與芹菜根煎服。
體虛易患傷風感冒者,經(jīng)常吃一些棗子,也有助于增強抵抗力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