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梓方竹筍的基本介紹
方竹主要生長在海拔1400米至2500米的高原山區(qū),形呈四方,有棱有角,其筍不發(fā)于春而茂于秋,是吸大自然之靈氣生長而成的稀有之物。在全世界僅產于重慶市南川區(qū)金佛山和貴州桐梓縣箐壩山、柏芷山的國家級原始生態(tài)自然保護區(qū)。
現(xiàn)代綠色食品科研部門檢測,方竹筍中蛋白質含量12%,脂肪0.4%,粗纖維8%,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、鈣、鐵、硒、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、B2、C等。食之則有助于人體腸胃蠕動、促進消化,達到減肥、美容和防治腸胃及心血管疾病之特效。
營養(yǎng)價值
竹筍能減肥,效果很好,還能吸脂吸油,是吸脂大王。長久以來,竹筍一直是人們喜愛的食物,這不僅因為它脆嫩鮮美,具有特異的風味,而且含有多種營養(yǎng)素,對身體大有補益,并且尤其對防治肥胖癥有良好效果。
這主要因為竹筍的成分主要是纖維素,脂肪極少,除去水分和其他營養(yǎng)素外,幾乎全是纖維素。
我們吃竹筍時往往用植物油或豬油來調吃,就是因為它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來增加味道。所以如果患有
肥胖病的人經常吃竹筍,每頓進食的油脂就會不斷地被竹筍所吸附,隨著糞便排泄出去,降低了胃腸粘膜對脂肪的增加和積蓄。同時,身體內過多的脂肪和也會逐漸地被消耗。同時因為竹筍中纖維素的含量極高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腐敗物質,兼有洗腸的功效。
歷史民俗
明朝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“竹筍方而厚,性硬、脆,專蓄此筍,常食之,有延年益壽之功能”?,F(xiàn)代綠色食品科研部門檢測,方竹筍中蛋白質含量12%,脂肪0.4%,粗纖維8%,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、鈣、鐵、硒、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、B2、C等。加之方竹筍質嫩肉厚,色美味鮮,出自無污染的大山之中,堪稱山珍佳肴,古為貢品,今為美食,稱道于世。
制作方法
1、治胃熱煩渴:竹筍200克,加少許鹽,煮爛食。每日2次。
2、治小兒麻疹、風疹或水痘初起:鮮竹筍200克,鯽魚250克,同煮湯食。每日1次。
3、治小兒痰熱驚癇、發(fā)熱頭痛:鮮竹筍150克切成薄片,放人開水中略煮片刻,撈起放入清水,浸泡。再用植物油爆炒,加適量食鹽調味佐膳。
4、治肺熱咳嗽:鮮竹筍250克,老鴨肉250克,同煮熟,調味佐膳。
5、治大便澀滯不暢:鮮竹筍200克,粳米100克,煮粥食用。每日2次。
6、治熱痰咳嗽、胸膈不利:竹筍150克,煮熟,加生姜、醋適量拌食。每日2次。
7、鮮竹筍同鯽魚煮湯食,治小兒麻疹、風疹或水痘初起,有速透早愈之功。
8、鮮竹筍煮粥食,治久瀉、久痢、脫肛。
9、竹筍、陳蒲瓜各60克,或加冬瓜皮30克,水煎服,治腎炎、心臟病、肝臟病的浮腫腹水。
10、清炒竹筍:鮮竹筍切成薄片,放入開水中略煮片刻,撈起放入清水,浸泡。再用植物油爆炒,加適量食鹽調味食用。有清熱,消痰,鎮(zhèn)靜的作用。適用于小兒痰熱驚癇,發(fā)熱頭痛,痰多脘悶,腹脘脹氣,妊娠眩暈等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