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泉蠶絲的基本介紹
石泉蠶絲是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特產,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
石泉蠶絲,生絲色澤均勻,呈乳白色或淡黃色,呈現(xiàn)“細、圓、勻、堅、凈、柔、韌”特性。理化指標:生絲規(guī)格 20/22D、纖度偏差≤1.20den、纖度最大偏差≤3.45den、清潔≥97.5分、潔凈≥94.0分,均勻二度變化≤3條。
石泉蠶絲產自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,石泉縣境內地形復雜,山巒疊嶂,北高南低,海拔高低懸殊大。長江最大的支流——漢水由西向東橫貫石泉縣,南北重巒疊嶂,中部河流縱橫,呈“兩山夾一川”之勢,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北部秦嶺山高坡陡,南部巴山山勢稍緩,多呈渾圓狀山脊,中部沿漢江兩岸及池河下游,系在第三紀斷陷基礎上發(fā)育起來的串珠式河谷小盆地,俗稱“壩子”。
石泉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,四季分明,冬、春季雨量少,氣候較溫和,夏季氣溫較高,秋季濕潤多雨。主要氣象資料為:年平均氣溫14.5℃,年極端最高氣溫41.4℃,年極端最低氣溫-10.8℃,年平均氣溫14.6℃,氣溫年較差25℃,年平均氣溫日較差10℃,年平均相對濕度73%,年平均降水量873.9毫米,最大凍土深度8厘米,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,適宜種桑養(yǎng)蠶。
石泉蠶絲產地范圍為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城關鎮(zhèn)、云霧山鎮(zhèn)、曾溪鎮(zhèn)、中池鎮(zhèn)、后柳鎮(zhèn)、喜河鎮(zhèn)、熨斗鎮(zhèn)、兩河鎮(zhèn)、饒峰鎮(zhèn)、池河鎮(zhèn)、迎豐鎮(zhèn)共11個鎮(zhèn)現(xiàn)轄行政區(qū)域。截至2017年底,石泉縣有桑園面積7.3萬畝,年養(yǎng)蠶7萬張以上,蠶絲企業(yè)年產白廠絲630噸、真絲捻絲600噸、絲織家紡用品20萬套,蠶桑產業(yè)綜合年產值達16億元。蠶桑絲綢已形成制種、養(yǎng)蠶、繅絲、織綢、制衣、副產品開發(fā)一體化的產業(yè)格局。
產品特點
生絲色澤均勻,呈乳白色或淡黃色,呈現(xiàn)“細、圓、勻、堅、凈、柔、韌”特性。
生絲規(guī)格 20/22D、纖度偏差≤1.20den、纖度最大偏差≤3.45den、清潔≥97.5 分、潔凈≥94.0 分,均勻二度變化≤3 條。
歷史民俗
西漢時期,石泉縣是中國蠶桑絲綢生產的重要產區(qū)和絲綢外貿商品出口基地;
清朝道光十三年,《石泉縣志》中記載了石泉蠶的養(yǎng)殖狀況;
1984年,石泉縣在池河鎮(zhèn)出土漢代古文物“鎏金蠶”。
獲獎榮譽
2018年8月,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“長寧苦筍”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
2020年7月27日,石泉蠶絲入選中歐地理標志第二批保護名單。
